阅读历史 |

分节阅读 282(1 / 2)

加入书签

d到了,万通跟张绅迎接的是他,并非松江府尹。

那些婢女穿戴的惹眼,其实是吸引人注意力的,他们当时就在大门后边站着呢,屋里人说话,他们听的特别清楚。

“工部侍郎 李颥”这人怎么有点熟悉

“府尊,是代天祭海神的那位”师爷赶紧上前,好一通窃窃私语。

说白了,这位工部侍郎李颥,是个钦差大臣。

这下子,松江府尹腿软了,跪下就磕头:“下官松江府,见过钦差大人。

其他的人,也都跪下了。

吴有为看了看,犹豫着,自己是不是也要跪下去的时候,万通拉了他一把。

吴有 膝盖就没弯下去。

“来人”李颟高喊一声:“请圣旨

吴有为带来的管家简直是训练有素,这会儿就摆上了香案,那叫一个速度呀。

吴有为都觉得这个管家不愧是林素管家淘来的人才。

他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,家里这些事情,全是这位管家接手的后勤,安排的特别全面。

请了圣旨,就该都跪着了。

李颟请张绅宣读圣旨,张绅估计在京中没摸过圣旨,这会儿宣旨真是全身披挂了起来,一身宦官的衣服,还拿着个拂尘。

这圣旨宣读的昂扬顿挫。

吴有为古文造诣现在可比刚来的时候强多了,所以他听懂了这圣旨的内容。

第一:拿下松江府,抄家,治罪。

第二:免上海县三年赋税,吴佣全权治理上海县。

第三:成立上海卫,开辟白龙港为军港,建水军军营,划归振威营管辖。

第四:万通管辖振威营,组建水军。

第五:追缴回来的赋税,退还给上海县。

吴有为乐了,松江府 这些人怎么样了

吴有为不知道,他只知道全都被抓了,李颥带着他的钦差人马去了松江府抄家。

张绅带人保护钦差去了,顺便,如果他们抄了家,他好将属于上海县的东西带回来。

李颥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,一刻钟都等不得了,带着人马连饭都没吃,呼啦啦的就走了。

等人走了,吴有为还跟做梦似的呢:“这就被下马了”

“他早就该下马了。”万通朝外头喊:“来人啊收拾收拾,茶杯都给本大人刷干净喽。”

“是”外头呼啦啦进来好几个人,手脚麻利的收拾了起来。

吴有为坐在那里问万通:“他什么时候来的呀”

“早上啊”万通就跟他说了。

要不怎么说,松江府尹来得早,不如来得巧。

知道李颥这位钦差大人要来的事儿,最开始是张绅知道的,然后是万通,一算之后,万通就跟张绅俩瞒着吴有为了。

也是让李颥这位钦差大臣亲耳听一听,松江府的嚣张。

果然,其实松江府来的这一路都有人快速传递消息,这位钦差大臣早就火冒三丈了。

尤其是听说他让吴有为备香案跪地相迎的时候,别说李颥和张绅了,万通真想出去弄死他

现在好了,他不动手,就凭他贪污的那些钱财,李颥也不会放过他了。

李颥这人一一路过来,可没少收拾贪官污吏,也是因为今年的水灾太严重了,幸亏朝廷粮库充足,赈灾及时,同时,下重手收拾了一番官场,尤其是河道方面,这可是重中之重。

大明才风调雨顺几年啊

好不容易有点家底了,也好不容易国库里有粮有钱了,怎么能让贪官污吏给糟蹋了这大好局面

所以宪宗皇帝下了狠手,特意派了这个脾气又臭又硬的家伙下来,把河道收拾的哀鸿遍野啊。

“这件事情就算有人接手了。”吴有为想了想:“没什么事儿的话,我去跟税课司大使和仓大使说一声,库房那边收拾干净,等着我们上海县的赋税退回来。”

“行,去吧。”万通看着他一身轻松的跑了出去,笑了笑,一转头,阴沉着脸喊:“来人”

正文348 徐氏家族

过了两日,张绅回来了。

同时他带回来了四十万石粮食,五十万两银子,以及一万两银子价值的崭新铜钱,还有一万匹的松江土布,以及一点没掺沙子的十万石雪白白亮晶晶的海盐。

“这些都是咱们,上海县三年的赋税,虽然少了些,但是已经是尽最大的能力,给退回来了。”张绅道:“那府尹真能贪啊连布政使都受到了牵连,罚俸三年,京察 平。”

没给个下等,已经不错了。

不过那个布政使不是不想收拾他,而是皇上说了,有人自会收拾。

也不知道什么意思。

反正张绅是带着东西回来了。

“好,谢谢张大人了。”吴有为道:“这些东西,足够支撑上海县明年的建设了。

起码光是那四十万石的粮食,就够上海县一年的口粮了。

何况,上海县又不是没有产出,只是没有税粮而已,大不了他可以花那些税钱买百姓手里头的余粮嘛。

而且他有空间在,收在空间里可以保鲜。

只是这么多人看着,不好保密,就怕被人知道库房是空的, 那非出乱子不可。

不过他可以出去买

府尹贪污受贿,被县令给收拾了,这都成了整个大明朝官场的传奇了。

吴有为远在千里之外,又在京里出了名了,只不过大家都为之侧目的是水泥混凝土,还真没几个人觉得这有啥不对的,翰林院那边接到了吴有为的书信,商讨了几日,同意了吴有为的提议,给上海县的琼林幼学,将汉语拼音作为了小学语文课本

吴有为的琼林幼学书院盖好了,按照他那陶文书院的规矩,设立的各种学科。

不过缺少教师,吴有为又给家里稍信儿,让陶文书院看看能不能有合格的小学教师,派过来四到六个。

上海县没有适合教导科举学生的人,吴有为想着去哪儿聘请个大儒,如果能有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学生,就让大儒去教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